迪晟能源
联系人:张女士
电话:18923848794
邮箱:sales@desunpv.com
联系人:张小姐
电话:18138279558
邮箱:linda@desunpv.com
电话:0755-2919-1169/1189
地址: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新澜社区观光路1301号-1号、2号、3号
超薄太阳能贴片技术实现0.2mm厚度下15%光电效率的突破,主要基于以下核心技术路径:
一、材料创新与结构设计
高效吸光材料选择
采用钙钛矿、铜铟镓硒(CIGS)或碲化镉(CdTe)等吸光层材料,其光吸收系数高,仅需微米级厚度即可捕获大部分太阳光谱能量。例如,钙钛矿层在500nm厚度下可实现90%以上的光吸收。
多层异质结设计
通过叠层结构(如钙钛矿/CIGS或钙钛矿/有机半导体)拓宽光谱响应范围,提升载流子分离效率。例如,柔性钙钛矿-CIGS叠层电池通过互补吸收层设计,效率可达23.4%。
超薄透明电极
使用氧化铟锡(ITO)或金属纳米线网络作为透明导电层,厚度控制在50-100nm,兼顾透光率和导电性。
二、界面工程与缺陷钝化
界面能级调控
在吸光层与传输层之间引入偶极层或缓冲层(如CdS),优化能带匹配,减少界面复合损失。实验表明,该技术可使钙钛矿电池效率从23%提升至25%。
晶界缺陷钝化
采用有机胺或卤化物添加剂修饰钙钛矿晶界,抑制非辐射复合,提高载流子寿命。
三、柔性封装与制造工艺
超薄柔性衬底
使用聚酰亚胺(PI)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(PET)作为基底,厚度约50-100μm,配合防潮封装层(如原子层沉积Al₂O₃),总厚度控制在0.2mm以内。
卷对卷印刷技术
通过气相沉积或狭缝涂布工艺实现均匀薄膜制备,确保纳米级材料界面质量,降低制造成本。
四、性能优化与场景适配
机械稳定性增强
通过应力释放结构和柔性电极设计,使器件在弯曲半径<5mm时仍保持90%以上初始效率。
弱光响应优化
调整材料带隙(如1.2-1.4eV),提升室内或阴雨环境下的发电能力,拓宽应用场景。
该技术通过材料-结构-工艺协同创新,在超薄化与高效率之间取得平衡,为可穿戴设备、建筑光伏一体化等新兴领域提供了轻量化能源解决方案。